文章来源:http://www.cna.com.tw/news/firstnews/201808010091-1.aspx
翻轉塵爆污名專題1(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日電)穩定工作是塵爆傷者自立關鍵,但有傷者因傷被辭退、求職屢碰壁,甚至有雇主要求傷者要穿長袖,免得疤痕嚇到客人;或要求傷者露壓力衣博取客戶「同情」,異樣對待讓他們心酸。
八仙塵爆至今已滿3年,許多傷友經歷手術重建、復健後,逐漸回到生活常軌。但有些人因外表改變、疤痕明顯,常遭受「異樣眼光」,求學、工作、甚至穿衣打扮都成困擾。
25歲的韓寧在受傷前原是在總統府服役的憲兵,但傷後因全身燒傷面積超過25%的規定,必須放棄軍旅生活。她受訪時坦言,高中畢業後就從軍,現在僅高中學歷,求職因此遇到困難。
韓寧說,因身上有疤且排汗功能喪失,只要久站就會感覺皮膚刺痛,非常不舒服;想找行政文書工作,因學歷被拒;她從小學拳擊,曾拿下全國散打冠軍,到健身房找工作,雖經錄用,但老闆認為全身疤痕太多,可能會影響到客人,希望她穿長袖,且要戴手套。她感受到雇主的「非善意」,只待了一天就求去。
求職不順,韓寧以為是自己「太玻璃心」,但問了其他傷友後發現,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。
根據衛生福利部105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,有近40%障礙者在求職時遇到不平等對待;工作期間「有遭遇困難」也超過30%;身心障礙失業者的失業週數以「52 週以上」占最多(23%)。
馬偕紀念醫院塵爆個案管理師呂碧漪表示,許多傷友在職場有被歧視經驗,如有好幾名傷友是廚師,因手部受傷,拿鍋具、做菜等,動作會變得較慢,一開始同事可能會包容,但隨著同事的負擔加重,包容也會變成嫌棄,傷友們可能因為職場的氣氛轉變受挫。
呂碧漪說,除了韓寧以外,也有幾名傷友本是軍人,因傷被迫離開;或有傷友是模具師傅,本來有一技之長,卻因生命「急轉彎」,讓他們必須重新學習其他技能。這些挑戰對傷友很現實,他們要一步步轉彎,「在轉彎的過程裡,也最容易跌倒」必須更堅強面對。
另一名因傷無法繼續從軍的傷友馮振卿受訪時表示,很謝謝軍中的幫忙,在受傷後2年多來持續讓他帶職復健,但因身體狀況不堪負荷軍中工作,且天氣太熱身體也承受不住,選擇退下來,重新找人生的方向。
馮振卿目前努力學攝影、電腦技能;他坦言,因臉上有傷,對找工作很擔憂,畢竟大眾對外表都有刻板印象,可能讓求職受限。但他決定多充實自己,也接受身上有傷的事實,重新建立信心,「雖然我外表不一樣了,可能有些地方會輸其他人一些,但我的生活還是能過得很精彩」。
馬偕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游家孟受訪時表示,台灣社會「注重外形」這件事還有需要改善的空間,看到很多傷友因為外表改變吃了很多苦,總是被異樣對待。
游家孟說,加上「八仙塵爆」事件已被醜化,曾有傷友在公車上被民眾問:「是不是去八仙才受傷?」當傷友承認,對方「異樣」的眼神就像宣判一樣,讓傷友難以承受。這些傷友都是年輕人,除了生理功能復原,當他們準備重返社會,也需要大眾給他們機會,幫助他們心理復健。
友善職場是重要的環節,游家孟分享,有一名傷友是大飯店甜點師傅,雖然手部受傷,但努力復健、恢復細部關節功能,又成功重返職場。雇主不只保留職位,且認同傷友的甜點品質,不會因為手受傷就覺得不能碰食物或嫌髒,讓傷友更有自信。(編輯:陳清芳)1070801
延伸閱讀》信心重建之路 塵爆傷者笑淚攀泰雅聖域
延伸閱讀》穿義肢爬山 60分鐘路她不放棄走8小時
延伸閱讀》愛妳也愛妳的傷 塵爆後領悟愛是互不嫌棄
關鍵字標籤:..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