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s://solar.ofweek.com/2007-07/ART-260002-8100-10374001.html"
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(簡稱產綜研)開發出了利用基于等離子體蝕刻(Etching)從硅塊切割硅晶圓的技術,并在“第3屆太陽光發電研究中心成果報告會”上做了報告。該成果是產綜研與東洋先進機床(ToyoAdvancedTechnologies)共同開發出來的。其原理為,在氟類氣體環境中,在板狀的Cu電極和硅塊間施加高電壓,通過Cu電極和硅塊間出現的等離子體生成氟,利用氟對硅進行蝕刻。使用厚度80μm的Cu電極切斷截面5mm見方的硅塊時的切割寬度為100μm,切割速度為1.3μm秒。報告會上還披露了2枚電極同時切割的結果。晶圓厚度和切割寬度均為100μm。產綜研表示,今后將通過Cu電極的位置和電壓施加方法的優化,來推進切割速度的提高等改進。現有的采用鋼絲和磨粒的切削,切割寬度多為180μm左右。一般認為,為保持所能承受的切割強度,鋼絲直徑的減小有一定的限度,所以100μm以下的切割寬度很難實現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,除此次的等離子體蝕刻外,利用鋼絲的放電進行切割的技術開發也正在進行之中。
關鍵字標籤:https://www.hajime.com.tw/tc/
|